2021年10月19日,光和空间第47期主题沙龙在京顺利进行,本次沙龙的主题是北交所上市政策解读以及中小企业的机遇把握。麟玺创投合伙人栗霄霄特邀参加沙龙活动,探讨了创业企业应该如何抓住北交所这一中国资本市场新机遇的问题。

 

1.  北京证券交易所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必然产物

首先,栗霄霄女士认为北京证券交易所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必然产物。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中央政府多次提及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深化新三板改革的国家战略目标。在双循环扩大内需、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完善改进金融资本市场结构等多项国家任务刺激下,北交所的建立成为必然。我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在中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过沪深主板、中小板、新三板、创业板、科创板、主板合并一系列的发展之后,分别在沪深两市形成1+1的局势,这为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的活力,但是仍旧有许多资源没有利用起来,仍旧有许多企业面临融资困难,而北交所的建立,将从地域上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新三板经过多年的市场实践,从市场上市条件、交易机制、监管、退市等各个环节,为北交所的建立和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北交所的建立为中小企业打通市场

北交所为中小企业融资上市打通渠道。首先北交所将原本新三板的精选层作为首发阵容整体平移进入北交所,在未来,以全国中小企业为核心的创新层和基础层将为北交所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血液,符合条件的企业首先进入基础层,在公司进一步发展后进入创新层,创新层企业可以在满足上市条件后或是创新层满12个月后,申报北交所上市。

 

北交所的上市要求相较沪深两市更为宽松,这有利于更加充分的盘活市场资源,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于提升直接融资的号召。而北交所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上市渠道,北交所向科创板、创业板转板机制也帮助企业有机会走向更大的平台。最后,北交所的包容性也更强,相较于沪深两市的直接退市,北交所允许经营暂时有困难的企业退回创新层或基础层重整旗鼓,当符合条件后,可再次申请上市。这样的机制更完整,为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全渠道。

3. 北交所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尝试

北交所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新尝试。首先,它“新”在制度,不同于沪交所和深交所。北交所采用的是公司制而非会员制,这将启用一套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是建设我国特色资本市场又一次探索和尝试。

 

北交所尝试”新“在上市条件和结构。横向对比面向高科技创新类型企业的北交所、科创板和创业板三大板块的上市条件,北交所对于企业申报上市时的收入水平、研发投入水平、经营状况的要求都偏低,这更符合中小企业的企业成长规律。此外,北交所“新”在交易机制,在上市后的交易机制方面,北交所给予了更大的波动空间,除去首发当日无涨跌幅限制外,连续竞价期间涨跌幅为30%,远高于科创板和创业板的20%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