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陈雪涛受邀担任“未来火星生活设计大赛”体验设计组评审并接受大赛总策划施洁予采访了。“未来火星生活设计大赛”以中国航天为背景发起,以未来生活场景为蓝图的“未来火星生活设计大赛”项目于2019年11月19日正式启动。本次大赛是青少年航天科普计划“太空C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由五洲传播中心、中国航天员中心合作机构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得到了我们的太空融媒体中心、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等机构的战略支持

——

 

陈雪涛,中国国际创客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董事、麟玺创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出任中国青年天使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评委及导师、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副秘书长、清华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发起人。曾服务过MOTO、恒基伟业(商务通)、多普达通讯、HTC、威盛等世界500强公司。先后获中国创投十大新锐投资人,青牛奖中国榜样投资人,第二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卓越贡献奖,最佳70后风险投资家等荣誉。

 

对科技保持好奇才能不断前行

施:您如何判断,哪些服务或者商业模式具备服务于未来生活方式的潜力?

陈:人类文明目前还处于较低级的发展阶段。按照前苏联科学家卡尔达肖夫给出的宇宙文明等级定义,宇宙文明分为三个等级。最低级别的一级文明是行星级文明,就是能够完全控制和利用文明体所在行星的所有资源和能源。比如我们人类,可以控制整个地球的资源和能源,再也不惧怕任何的地震风暴洪水等天灾,显然人类离到达宇宙一级文明还有较长的距离。

尼古拉·卡尔达舍夫(Nikolai Kardashev)

但人类的发展已经来到了希望的大门前面,只需要把打开大门的钥匙和咒语找到,就可以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了。这里面有许多课题的解密是可以改变人类命运的,比如基因工程、大脑计划、暗物质、曲速引擎、描述微观量子力学等等。

在本世纪进展神速的人工智能,更是一个大热门。而且本世纪进展神速。预计2023年,我国互联网行业在人工智能产业的投资额将达71.9亿美元。AI的进步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想象,据麦肯锡研究院介绍,人工智能对社会的改变比工业革命“速度快10倍,规模大300倍,影响大3000倍”.

 

此外,AI和区块链融合形成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将是新的商业模式。这种全新的公司,没有员工,没有老板,只有不间断生产的公司。一套预先编程好的规则决定了公司的运转方式,剩下的工作则由计算机来完成。

相信经过这些课题的各个攻破,诸多科幻里的美好想象,终将变成真实。我们“未来火星生活设计大赛”的目的,也希望能激励更多年轻人、青少年。或许你从小学习的琴棋书画更多是来自父母的想法,但是你自己的想法和好奇心,才能帮助你完成生命探索的目的。人类改造世界和认知世界的原动力,就是从古人开始仰望星空,对未来保持好奇;如今商业模式更迭越来越快,就要求大家对科技保持更多好奇心,才能不断前进。

“火星1号基地”实拍图

互联网将进一步改变生活

施:您认为近期的疫情将对未来生活方式的商业模式设计会有影响吗?

陈:这个影响今年就会显现。我还记得非典那年,那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最惨淡的一年,网易股票都跌到一块钱了。我的朋友所在的互联网企业去融资,都不好意思说估值,他说只要能让企业活下去都行。可是当非典来了,人们忽然发现,圈在家里上网也能得到信息,非典之后互联网就发展起来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年前一直持续到现在,疫情的突袭除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形成威胁之外,也对我国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推进作用。最近几年,以饿了么、美团、大众点评、京东物流等平台编织起来的服务体系和网络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果说非典让企业更重视互联网发展,而今年的疫情过程,国家也开始非常重视互联网的发展。

图片源自网络

 

2020年的武汉肺炎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而如果一个人呆在家里,每天都用手机APP买菜,疫情结束后,即使可以出门逛商场超市了,也还是会因为习惯选择用手机购物。也就是说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盒马、每日优鲜买菜买水果送到家,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来购物,越来越多的人会习惯用抖音、快手做生意赚钱,越来越多的人会习惯线上学习分享经验,同时将会催生一大批知识付费达人。

此次疫情也会推动成千上万家庭影院的落成。上世纪90年代一套与电视连接在一起的DVD设备就是一套家庭影院。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套好的家庭影院那必须是有着与电影院相类似的视听效果。由于《囧妈》电影的创新,由原来的大荧幕转向千家万户的手机,这也给未来的影视作品播出提供了新的模式,这时家庭影院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将发展的更为成熟。由于疫情的蔓延,全国多家互联网公司宣布推迟上班时间,试行在家办公模式。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美团等等皆是如此。那么当前社会就需要一套能够完美解决员工工作效率和自律性的办公系统。如果可以全自动地监督员工高效的完成工作,又能及时有效沟通的办公软件。最近除了上班的在家工作外,就连学生们也开始在家上课。也许这种方法只是疫情特殊时期的过渡手段,但是在线教育发展多年,慢慢地会从非主流变成主流的。

而这些更是需要5G的发展作为基石。随着5G时代的来临,5G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动体。2020年至2035年期间,全球实际GDP将以2.9%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其中5G将贡献0.2%的增长率。5G为年度GDP创造的年度净值达贡献达2.1万亿美元。5G时代的开启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起点。它将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道迎来信息通讯时代的黄金10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商业模式从开始服务到全面爆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工业革命时代一个商业模式替代另外一种商业模式大概需要一二百年,现在信息扁平化以后,三五年就完成迭代了。在商业模式快速度迭代的竞争环境下,最重要的是要能抓住人们内心的需求。在商业模式创立之初,如何树立目标,就变得尤为重要: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要给人提供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能满足什么样的需求。目前中国的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50%左右,对比美国80%的占比,我们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段时间,清华大学开放了400多门在线社科、技术课程供免费学习。前几天清华邀请我开讲座做分享,原来预计听众在三五百人,可那天虽然带宽有限,挤了一千多人进去听课。在线教育的发展将给更多普通人机会,将极大拉平教育资源的不对称,过去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导致学区房价飞涨的情况,未来或许就不会再有了。是否来到大城市、削尖脑袋买学区房、拼命上补习班,已经不成为受教育的阻力,年轻人是否能够仰望星空开拓视野,有没有梦想、想不想学习才是关键,外因已经不成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了。

“火星1号基地”实拍图

航天科技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施:今年我们国家也会加入探索火星的航天任务,航天科技过去是如何影响人们生活方式,您认为未来可能会如何?

陈:航天企业,只花国家宇航局二十分之一的成本,就把事情办成了。航天科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创新的集中体现,是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皇冠上的明珠。我认为围绕航天事业的探索和想象都是有价值的。近十年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迅猛,航天科技工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航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各种卫星的发射和应用。预报天气、电视信号、手机信号离不开卫星,另外,通过各种空间探测器的使用,使人类认识宇宙,进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航天技术助力“中国智造”,航天品质为制造业打通“智能制造”最后一公里。通过航天事业在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方面积累的技术应用到更多领域,依托工业大数据分析及服务平台、工业智能技术等核心技术,将信息系统、智能仪表、传感器、综合试验设备等各方面的优势进行融合,促进各大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同时,航天科技反哺的民用科技也在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从实验室里最新的高精技术开发及使用,逐步实现技术普及,使大众们也能用上这些原本“高大上”的科技,从而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火星1号基地”生物舱实景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太空探索的格局。航天智能技术是“人工智能+航天”的产物,是航天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成果。人工智能技术与航天技术深度融合,可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和现代化国防建设。随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人工智能与各个领域深度融合的条件逐渐成熟,也让人类的太空探索行动迎来了新的助力。

 

商业模式与设计思维

施:对近几年来越来越多以“设计驱动”商业创新,是否更加受到投资的青睐?您个人认为设计思维对商业发展有何帮助?

陈: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从制造范式向服务范式转变的攻关期。设计思维驱动创新将会激发和释放企业内生的创新活力,打破部门、专业、领域之“墙”,使企业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发现未来商机,探索创新“无人区”、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设计思维源起于硅谷和斯坦福大学并日益风靡全球的一种创新创意方法论。设计思维是一种积极改变世界的方法体系与创新理念。它要求设计师以人为中心,通过理解用户心理、所处环境观察用户在心理、环境双重作用下的行为,以团队合作形式解决问题,获得创新,以此持续让无形灵感变成可视化创意,从而不断设计出能打动用户的产品。

商业模式和设计思维有很多共通之处。

(1)发展历史相近:它们都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演进,随着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冲撞被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为了应对时代变化带来的机遇挑战,它们也正不断变化发展着。

(2)理论本质相通:它们用的都是全局观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其发展都是机会在严谨逻辑基础上的丰富化;除此之外它们又在各自领域起着领导者作用,为商业运行或设计研发提供基本思路。

(3)根本目的相同:它们都是在为人服务;其最终目的都是创造价值,不论是社会价值、企业价值或是客户价值;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都能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对接。

(4)附加价值相似:它们都源起于某一学科却又不拘泥于该特定学科,都能在不同的领域与其他体系融和,发挥出更为深广的作用,体现其多元化价值。

过去的十几年,技术创新为全球经济带来了高速的增长。而如今,“互联网+”的时代,市场瞬息万变,难以捉摸。企业制胜的关键除了技术创新之外,还有整合创新,它越来越多地关注技术、服务模式和用户体验。设计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

 

“火星1号基地”实拍图

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

施:帮参赛者开脑洞,未来火星生活是不确定的,是否有什么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思考路径是确定的?

陈:创新是能产生蝴蝶效应的发明。一个领域内的创新最终引发了另一重要领域的变革,产生的结果往往是我们不曾想象到的。这一系列创新的连锁反应体现了一个核心创新的威力,而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在过去短短几百年间经济迅速发展,反超我国古代建立起的经济基础。

 

这张图说的是,在11世纪中期,毕昇发明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可并没有实现颠覆性创新。

400年后在荷兰,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机却实现了颠覆性创新。在欧洲,人们首先用印刷术大量刊印圣经。圣经被大量刊印之后,人们发现出现了新的问题——老花眼,于是就发明了眼镜,打开了一个至今都属于高利润的行业。眼镜被发明之后,不到一百年时间又带动了显微镜的发明。当时欧洲贵族流行到教会医院生孩子(而且非常贵),可是修女牧师同时还要负责给死去的人做弥撒,就把病毒带给了孩子,传染黑死病。显微镜的发明阻断了产褥热,发现了细菌,促进了西方现代医学发展。显微镜之后,欧洲又发明了天文望远镜……这一系列的颠覆性创新是从古登堡发明印刷术开始的,这就是典型的蝴蝶效应。

 

Gartner将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定义为具有巨大颠覆性潜力、脱离初期阶段且影响范围和用途正不断扩大的战略科技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在未来五年内迅速增长、高度波动、预计达到临界点。

自动化设备:机器人、飞机、汽车等自主设备,将使用AI自动执行以前由人类执行的功能并且提供与周围环境和人更自然地交互行为。

增强分析:使用自动算法进行分析内容的开发、消费和共享,到2020年超40%的数据科学任务将实现自动化。

AI驱动的开发:2022年,至少40%的新应用程序开发项目将配置AI协同开发人员。

数字孪生:指现实世界实体的数字化表现,2020年将有超过200亿个连接的传感器和端点,数字孪生将连接数十亿的实体设备。

边缘计算:把计算的大部分或全部放置在智能设备或边缘设备的分布式设备节点上执行,而不是在集中式云环境中进行,被视为实现物理计算、智能城市、普适计算和物联网的重要因素。

沉浸式体验:VR、AR和MR正在改变人们对数字世界的感知方式,感知和交互模型的组合转变将带来沉浸式用户体验。

区块链:有望通过实现信任、提供透明度和减少业务生态系统间的摩擦来重塑行业,Gartner预计,区块链将在2030年之前创造3.1万亿的商业价值。

智能空间:物理或数字环境、人类和技术支持的系统,在日益开放、连接、协调和智能的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如智能城市、数字化工作场所、智能家居和联网工厂等。

隐私与道德:人们越来越关注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组织如何使用他们的个人信息,企业必须保护客户隐私,获得客户的信任才能取得成功。

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理论上可以同时处理数百万次计算,以商业可用、价格合理形式进行的量子计算将改变一个行业。

相信一番深入的探究也会促进我们在地球的新发明,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地球生活。

 

“火星1号基地”实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