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陈雪涛
十方麟玺创投创始合伙人丨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专家委员会委员丨清华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发起人
人工智能的发展背景
国内GDP增速放缓,人口红利消失,需要新科技带动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GDP的增长速度一直出持续下降的状态,呈L型曲线。
虽然2017年经济GDP的增长率达6.9%,有所回温,但经济进入转型期,再加上人口老龄化严重,大幅度的增长很难实现,且需要新的产业来带动。
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动力。
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2016年底中国老年人的规模已达到2.24亿,到2021年将达到2.58亿,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
我国人口的抚养比自2015年的39%后将持续进入上升状态,老年人抚养占比将超过少年,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下降,消费力下降,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制造动力来实现,避免劳动力下降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
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遇到瓶颈期
PC互联网走了18年的路,移动互联网仅仅走了4年,这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一幕和第二幕,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到8.59亿,增速开始逐渐放缓,增长低于5%,2019年预计为2.5%,几乎停滞。
移动互联网面临三大问题,开发者在这个市场上同样面临越来越大的困扰,60%分发量集中在头部应用。
而国家需要靠“互联网+”保增长,互联网则需要靠新的科技“人工智能”来保增速。
人口红利丧失,传统产业制造成本降低需要新技术改变
在2020年之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幅相对放缓,年均减少155万人;之后一个时期减幅将加快,2020-2030 年将年均减少790万人,2030-2050年将年均减少835万人。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丧失,人工工资不断上升对制造企业的成本端构成较大压力,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与劳动力人口的快速下降对企业的生存产生严重威胁,倒逼企业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新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人类时代的变迁已进入“新科技”时代
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再到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走过了61年,从西洋跳棋到国际象棋再到围棋,三个时代,三盘棋,三次人机对弈,人工智能在公众中不断引发热潮,一次又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如今,我们站在一个新时代的起点上,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社会的转折点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
全球的人工智能到底有多热
2012-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新增5154家,是此前十二年的1.75倍,全球人工智能融资规模达224亿美元,占2000~2016年累计融资规模的77.8%,仅2016年的融资规模就达到92.2亿美元,是2012年的5.87倍,与2000年~2013年累计融资规模相当。
硅谷/旧金山湾区AI融资规模达110亿美元,投资频次达1597次;近五年间获得91.4亿美元融资,投资达1279次。2000-2016年,美国超过1/3的人工智能企业诞生于此,其融资规模占美国人工智能融资规模总额的45%以上。
中国的人工智能掀起一股浪潮
2000以来,中国人工智能融资规模达27.6亿,占亚洲人工智能融资规模的60%,在全球范围内占比9.6%。此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投资频次为720次,占比亚洲10.55%。
中国人工智能融资规模占亚洲累积总额的60.22%,以色列为20.43%,日本为9.53%,印度为4.95%。亚洲其它各国的融资规模之和,比北京、广东两地的融资规模少3亿多美元。
人工智能成为热捧的领域
2017年5月27日,人机大战柯洁惜败, AI的进步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想象。据麦肯锡研究院,人工智能对社会的改变比工业革命“速度快10倍,规模大300倍,影响大3000倍”。
同时,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规划》强调,要充分利用已有资金、基地等存量资源,发挥财政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形成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多方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格局。
深度学习携手大数据引领第三次AI的热潮
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超过4万亿GB,截止2016年,监督式深度学习算法在每类给定5000个标注样本情况下,一般能达到机器可以接受的性能,当至少有1000万个标注样本的数据集用于训练时,将达到或超过人类的表现。
一个超级的spreadsheet,可以存储很大的数据量, 经过中间层次的计算,可以得出答案。
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改变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带来三大新经济体
人工智能是人类社会的转折点,将带来新的经济体以提高人类的发展,并且在一些领域的发展程度已超过人类,带来了经济效益。
未来学预测,2025年,个人电脑便可和人脑运算速度匹敌
无人经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多的变为人与物之间的相互连接,无人驾驶、无人售货、无人工厂、无人快递物品、快消品、生产;
共享经济:现在的滴滴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未来加上智能将变为人与车的连接;
娱乐经济:包括动漫、文学、影视、演艺、旅游等,体验将是人工智能时代最值得购买东西。
社会正在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转型
AI与不同领域的结合将带来新的生机,推动智能安防的第三次升级,加速电商/广告市场的发展,促使消费升级同时孕育新市场,使自动驾驶、智慧金融商业化;
人工智能+汽车工业:到2030年时,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将为现有的汽车工业带来约30%的新增产,如应用程序、导航服务、娱乐服务、远程服务、软件升级等;
人工智能+金融:到2025年时,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节省成本和带来新的盈利机会创造大约每年340亿~430亿美元的价值;
人工智能+安防领域:全球安防摄像头市场2016年约95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128.4亿美元;
人工智能+电商/广告:2016年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已达404亿美金,移动广告占比已达35%,信息流广告达到267亿,未来2~3年将保持50%以上的速度增长;基于大数据的AI技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人工智能将在诸多领域取代人类
2025年前,人工智能的“每年产生的创造性破坏的影响”可能会达到14–33万亿美元,并消灭40%以上的职业长时间学习、重复性工作、高薪或高危工作将被取代。
机器+人类”联合的模式将成为新闻界的未来
九寨沟地震发生仅仅25秒后,一篇由机器人撰写的585字短讯,通过网络向全球首发,自中国地震台网微信平台今年6月29日上线以来,共发送了68篇机器人撰写的速报。
目前,新华社机器人发稿系统运营维护仅需4到5人,平均一天稿件签发量在100条左右。
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成为最具颠覆性的技术
2017年技术成熟度曲线揭示了未来5-10年的三方面技术趋势,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身临其境的体验、数字化平台,这三个方面的汇聚会带来有竞争力的商业生态。
新技术:5G、通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数字孪生、 边缘计算、无服务器PaaS、认知计算
显著移动技术:区块链、商业无人机、软件定义安全、脑机接口
脱离曲线技术:情感计算、情境经纪、手势控制设备、数据经纪人、微数据中心、自然语言问答、个人分析、智能数字挖掘、虚拟个人助理
上升期:智能微尘、4D打印、通用人工智能、深度强化学习、神经形态硬件、人体机能增进、5G、无服务器PaaS、数字孪生、量子计算、立体显示、脑机接口、对话用户界面、智能工作空间
各项技术将随时间的增长成为主流
到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减少资本市场就业的数字将高达23万,而同时金融机构的成本占总收入的比重将降低28%
人工智能8个新兴技术在今年的成熟度曲线上快速移动。这些技术正处于巅峰位置也是支撑和创造透明和身临其境体验的关键技术;数字化平台类技术在曲线上处于上升期,说明支撑未来范式的数字化平台正向我们走来;量子计算、区块链技术有望在未来5-10年产生变革性和戏剧性的影响;虚拟现实已到复苏期,未来将会逐渐成熟;
人工智能将通往强人工智能阶段
欧盟于2013年提出了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人类大脑研究项目——人脑计划,该计划耗资近12亿欧元,项目周期为10年,旨在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大脑,建立一套全新的、革命性的生成、分析、整合、模拟数据的信息通信技术平台。
弱人工智能:只专注于完成某个特别设定的任务,例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翻译,也包括近年来出现的IBM的Watson和谷歌的AlphaGo,它们是优秀的信息处理者,但却无法真正理解信息。
强人工智能:系统包括了学习、语言、认知、推理、创造:和计划,目标是使人工智能在非监督学习情况下处理前所未见的细节,并同时与人类开展交互式学习。
超人工智能:通过模拟人类的智慧,人工智能开始具备自主思维意识,形成新的智能群体,能够像人类一样独自地进行思维
人类将进入一个“人机共存”的时代
人工智能事一种“全新生产要素”,人类赋予机器智能的同时,人类与机器共事将赋予人类“超人”的能力,人类需要不断学习,“人工智能+人类智慧”将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流,人机协助才能推动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